网站首页 > 冠毅分享
2026 QS 世界大学排名发布
浏览数:35 发布时间:2025年06月20日
2025年6月19日早上,QS发布了2026最新世界大学排名。根据QS官方网站显示,今年的排名是QS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查和排名,共覆盖来自105个高等教育体系的1501所大学,排名基于五大考量维度:
科研与发现:衡量高校在科研质量、数量及其在学术界声誉方面的表现。得分高的高校往往有大量科研产出、论文被广泛引用,并在学术界拥有较高声誉。就业与结果:衡量高校在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方面的表现及其与产业界的联系。得分高的高校通常在雇主中声誉高,毕业生就业表现优秀,并与行业有良好合作关系。
学习体验: 衡量高校为学生提供的整体学习环境。得分高的高校通常拥有更多教学资源和高质量研究人员。
全球参与:衡量高校的国际化水平,包括国际学生、教职员工及其国际研究合作。
可持续性:衡量高校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,涉及环境、社会和治理(ESG)等多个方面。
01
排名计算标准
2026QS世界大学排名方法也与去年QS排名指标保持一致,具体的排名计算标准和占比如下:
值得一提的是,“国际学生多样性”为今年新引进的权重为0%的指标——即不影响今年排名。该指标旨在考察国际学生比例及其国籍多样性,体现高校吸引来自多国学生的能力,暂时未列入排名评分考量。让我们持续关注未来QS的指标权重变化。
02
最新QS世界高校排名
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今年的排名:
排在前6名的学校和去年一致,但名次存在略微变化。麻省理工学院连续第14年蝉联全球综排榜首,帝国理工学院也和去年一致,保持第2名。斯坦福大学从去年第6名回到前三甲。牛津大学排名下落一位排第4,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也依次向后一名,分列5和6名。
7-10名与去年都保持一致,分别为:瑞士知名学府苏黎世联邦理工排第7,新加坡国立大学作为亚洲第1名位列第8,伦敦大学学院第9,加州理工学院第10。
11-20名中,香港大学前进6位,历史性地排在11名。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第12,之后是芝加哥大学13名、北京大学14名(保持去年排名不变)、宾夕法尼亚大学15名、康奈尔大学16名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并列17,最后是两所澳大利亚的大学守住前20位置——墨尔本大学19和新南威尔士大学20名。
03
北美高校表现
接下来我们按照高校所属的地区,再具体看一下排名前100的学校名单:
北美地区作为世界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,今年北美地区有30所大学进入前100(美国26所,加拿大4所),前10中也有4所北美大学。麦吉尔大学和多伦多作为加拿大的前2名,分别排在第27和29名,均进入了世界前30。具体排名见下图:
04
澳洲高校表现
继前两年澳洲(主要是澳大利亚)的大学在QS排名中“迅猛前进”之后,今年澳洲大学的热度有所冷却。除去上文提到有两所大学进入前20名,悉尼大学排第25(去年18),另有7所大学(其中新西兰有一所奥克兰大学)进入前100名。
05
亚洲高校表现
亚洲地区共有22所大学排在前100名,其中主要是来自新加坡、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的高校。常规认知中的“港三”,除香港大学历史性位列11名之外,还有香港中文大学排32,香港科技大学排44,均进入世界前50名。
东京大学为日本高校中的第一名,排名36。中国大陆的高校共有5所进入前100——且都在前50名内,分别是进入北京大学第14、清华大学第17、复旦大学排第30、上海交通大学第47、浙江大学第49。
06
欧洲高校表现
今年欧洲整体有37所大学进入前100名。其中英国的大学共17所,除去前10中的4所,还有伦敦国王学院第31名、爱丁堡大学第34名、曼彻斯特大学第35名、布里斯托大学第51名、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第56名、华威大学第74名、伯明翰大学第76名、格拉斯哥大学第79名、利兹大学第86名、南安普顿大学第87名、谢菲尔德大学第92名、杜伦大学第94名和诺丁汉大学第97名。
而其他欧洲的学术强国,如瑞士、法国、德国、瑞典等国家的高校,也在前100排名中有所斩获,如洛桑联邦理工(EPFL)和慕尼黑工业大学并列排第22、巴黎科学艺术人文大学排第28、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排第47、鲁汶大学排第60、隆德大学排第72。